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網站功能選單

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

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

洪邁

洪邁(1123年——1202年),南宋饒州鄱陽(今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)人,字景盧,號容齋,為其父洪皓的第三個兒子,南宋著名文學家。
      洪邁出生在一個有家庭淵源的士大夫家庭。他的父親洪皓、哥哥洪適,都是當時著名的學者、官員,哥哥洪適還曾官至宰相。洪邁自幼天資聰穎,博覽群書,雖諸子百家,稗官野史,無不涉獵。十歲時,隨兄避戰亂,曾在衢州(今浙江衢縣)白沙渡,見牆壁上題有一首詠「油污衣」的詩:「一點清油污白衣,斑斑駁駁使人疑。縱使洗遍千江水,爭似當初不汙時。」洪邁讀後,非常喜愛,便將其默記在心,時時諷頌,可見其少年之時,便以性格高潔來自我期許,不同凡俗。
      關於洪邁的事蹟,最為人所知曉者,便是其出使金國的事件,他的父親洪皓曾出使金國,雖被金國俘為人質,卻堅不屈服,被譽為「宋之蘇武」,而洪邁出使金國卻未能竟功,這給洪邁帶來了很大的輿論壓力,也對他造成了不小的影響,但是在洪邁的著作中,卻絕口不提這件事。當時有一首諷刺洪邁的詞是這樣寫的:
    南鄉子
    紹興太學生
    洪邁被拘留,稽首垂哀告敵仇。
    一日忍饑猶不耐,堪羞!  
    蘇武爭禁十九秋!   
    厥父既無謀,厥子安能解國憂?  
    萬裡歸來誇舌辯,村牛!
    好擺頭時便擺頭。
      這便是洪邁之所以被稱為「村牛」這個綽號的由來,事情的發生就在於南宋紹興三十二年(1162年)春,金主完顏褒即位,南宋皇帝趙構準備派使節前往金國祝賀,並利用機會修正與金國兄弟之邦的尊卑關係。聽到皇上的意思,洪邁立即響應號召,向皇帝建議了十四項變更禮儀的條款,表示了自己前往的意願,並肯定自己一定能夠圓滿達成任務。不料洪邁到了金國以後,金人認為他所上的國書不合宋、金原本約定之體制,便命令他將國書中的自稱改為「陪臣」,並讓他按南宋以來宋、金之間屈辱之禮來朝見金國皇帝。洪邁起初不肯,可是由於受到金國拘禁,從早到晚,滴水不進,終於屈志變節。短短幾天時間,出發時的意氣風發、信誓旦旦,就如東流春水,隨風而逝。而他回來以後向宋朝的皇帝解釋說:「其實禮節只是一個虛名而已,疆土才是實利,咱們就不要如此計較了吧!」因此,當時的太學生便嘲笑他見風轉舵,「好擺頭時便擺頭」,給了他一個「村牛」的外號。據說洪邁有輕微中風的情況,宋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說:「景盧(洪邁的字)素有風疾,頭常微掉......」,在「敵人」的面前,應該「擺頭」,而洪邁卻不「擺頭」而是「稽首」;出使失敗歸來之後,洪邁本應低頭認罪,但他卻「擺」起「頭」來,想來洪邁或許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。
      洪邁雖然在這件事情上處置不當,被彈劾外放,但他終究還是一步一步地爬起來,逐步升遷,當到皇帝身邊的貼身秘書(中書舍人兼侍讀,直學士院),陪皇帝讀書。由於洪邁的一生涉獵了大量的書籍,學識淵博,著書極多,因此後來得到皇帝的讚賞,屢獲拔擢,而他之所以為世所知,也是在於他的博學多聞。他有一部十分著名的著作,叫做《容齋隨筆》,是每當他讀書之際,心有所得,便隨手記下來,總共彙集了40餘年的成果,終於撰成了此書。
  《容齋隨筆》共有五集,計七十四卷,分為《隨筆》、《續筆》、《三筆》、《四筆》、《五筆》。據洪邁自己說《隨筆》先後用了十八年的精力,《續筆》用了十三年,《三筆》五 年,《四筆》則不到一年;洪邁沒有說《五筆》寫了多少年,因為《五筆》沒有按原定計劃寫完十六卷,只寫到第十卷便去世了。他在自己為《四筆》寫序時談到,《四筆》是宋寧宗慶元三年(1197年)九月完成,那麼,自此以後至嘉泰二年(1202年)去世中的五年左右時間,或許就是他寫作《五筆》的時間。《容齋隨筆》這部書的內容包含了歷史、文學、哲學、藝術等方面,它的體裁是一種「筆記」,以考證、議論、記事為中心,既有宋代的典章制度,也有三代以來的一些歷史事實、政壇風雲和文壇趣事的記載,以豐富的資料、高雅的格調、精彩的議論、確切的考證等特點,為學林所重,更被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推崇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!明代有一位學者李瀚,曾經對此書做了一番評價說:「此書可以勸人為善,可以戒人為惡;可使人欣喜,可使人驚愕;可以增廣見聞,可以澄清謬誤;可以消除懷疑,明確事理;對於世俗教化頗有裨益!」此外,他的著作尚有:《野處類稿》二卷、《史記法語》八卷、《經子法語》二十四卷、《南朝史精語》十卷、《夷堅志》四百二十卷、《萬首唐人絕句》九十卷等,都是流傳至今的名作。洪邁在嘉泰二年(1202年)以端明殿學士之高位去世,贈光祿大夫,諡文敏。


撰稿人:何銘鴻
網站滿意度調整